历史解读
明朝官吏下班后是如何赚点外快的?有明二百七十六年,其薪俸及福利均属史无前例。比如明朝的七品县令,一年的俸禄是六十石,也就是四十五两银子,一品宰相的俸禄是一千零四十四斤,折合成银子也就是八百两,因为朝廷的经济拮据,一直拖欠。六部、巡抚、知府等实权部门,都是有私房钱的,所以官员们并不在意自己的俸禄。但是八九品的官员和官府的官员,每个月的俸禄只有两三两银子,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活,所以他们不得不做一些兼职来维持家庭。今天我们就从历史上的一些真实资料,谈谈那些低收入官员是怎么挣到一点钱的。
历史解读
《大明会典》中有一条规定,四品以上的官员,都要在半夜时分,穿过大半个京城,去午门参加朝会。清晨三点钟,文武百官要在午门前等待,清晨五时,钟声响起,城门打开,百官纷纷入朝。明代的法律规定,通勤时间大体相同,早上6点到7点,下午3点到4点。古代人们称之为“卯时”(早上5点到7点),今天我们所说的“点卯”就是由此而来。这么早就下班了,他有足够的时间去给京官挣些零花钱。1506年,明武宗朱厚照首辅李东阳,为官清廉,以文采著称,在朝堂上称王称霸五十多年。当时,宦官刘瑾专权谋私,陷害忠良,李东阳为朝廷解围。
历史解读
一时间,李府人山人海,众人齐聚一堂,畅谈国事,撰写了许多关于天下苍生的文章。久而久之,李首辅那点可怜的薪水,连招待费都不够。李东阳的书法造诣极高,他为达官贵人书写书信,在他的名字上留下自己的名字,一文钱十两,一个月的稿酬就是数百两。以一位至尊的身份,要十两银子,实在是太划算了,所以生意还在继续。即便如此,李东阳在退休后还是身无分文,因为他的大部分钱都用来资助同学和同学了。徐有贞,明英宗朱祁镇“夺门事件”的三大功臣,后官至大学士、兵部尚书,在他还没有成名之前,就已经是个小人物了。
历史解读
那个时候,徐有贞还没有成名,名为徐珵,在宣德八年,二十六岁就中了秀才,进入了翰林院。徐珵是个才华横溢的人,再加上他常年看《易经》,精通卜算之术。所以一忙完,他就以翰林的身份,帮着同僚们算命,只要能拿到钱,就能拿到,不需要花钱,不需要喝酒。至于是不是真的,那就不好说了,反正都是逢场作戏。久而久之,他就成了京圈的名人。《明史》上说,徐珵在英宗被擒的时候,曾说过:“我看过天象,第一次入南斗,导致了这场大变。若是有家人在,定要被人劫杀。”
历史解读
1449年,帮助于谦完成北京保卫战的史亨,慕名而来,为他占卜。徐珵见石大将军摇头晃脑,赞不绝口,石亨乐呵呵地给了他一块钱,这才心满意足地离开。数年后,石亨因“夺门”立下汗马功劳,被册封为忠国公。而徐珵,则是被贬到了一个偏僻的地方,郁郁寡欢。在京城的高官兼职上,我们先来看一下当地的高官吧。明代嘉靖时期,海瑞的挚友王用汲,为官清正,政绩卓著。王用汲在隆庆二年(1568)被任命为淮安府的推官,官职是七品,负责一府的职务,历史上有记载,他是个正直的人。
历史解读
在官场上,一年一次的俸禄,这让王大人很是为难,因为他要养活一大群人。所以王先生一下班,就摆摊卖淮安的特色菜。但凡买了东西的人,都可以送一副墨宝,在古代,但凡能出仕的,都是一等一的好字。久而久之,他就有了一笔钱,可以养活一家人。王用汲之后,他被提拔为南京的司库,海瑞的葬礼,他根本没有足够的钱下葬,王用汲也出了一笔钱,将他的遗体安葬。朝廷官员和地方官员都是兼职的,而县里的驿站和仓库管理员,就更不用说了。那时候,有些县里的驿站,一年也就七两银子,自食其力。
历史解读
毕竟这地方太偏僻了,一些驿吏就利用驿站里的骡马,做些交通、接一些婚礼之类的事情,一年下来,也能有十两八两的收入。但也有一些官员就没有这么幸运了,在崇祯末年,陕西的一个勤勤恳恳的驿吏被辞退,没有足够的食物,一怒之下,他造反了,甚至把崇祯送到了京城。有一个误解,那就是许多人都认为,一旦踏上了仕途,就能发财。但事实并非如此。明朝的官吏也有了明显的贫富分化。明朝官员的贫富悬殊,一方面与其品行有关,另一方面也与其性格有关。那个时候,有些七品的县令,贪污了数万两银子,还有不少二品的官员,在退休之后,连回家的钱都没有。打工挣外快是那些廉洁的官员最后的尊严。注:对明史有兴趣的请点击关注
历史是一面镜子,不同的人,在这面镜子里会看到不同的景象。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历史悠久、灿烂文化的民族,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