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5 4月 2023

乾隆诗水平

 


文 / 陈可抒

0,引言

乾隆在诗歌史上一共留下了四万余首诗,这无疑是诗歌史上的一个记录,宋代的陆游已经是十分高产的诗人了,但他留下的诗歌仅仅也只有九千余首,数量上约为乾隆诗歌的五分之一。

乾隆还十分喜欢在各种画卷、石碑上留下他的作品,而且其中有很大部分都十分平庸。譬如今天在北大校园内还有乾隆诗碑一座,字迹已经模糊,比较清晰的部分是诗之首句,「清明时节宜种树」,观者无不掩口而笑。

如此的例子处处皆是,以致于众口皆传「乾隆之诗滥而且烂」,甚至一度有人将之与洪秀全的「只有媳错无爷错」、张宗昌的「大炮开兮轰他娘」相比拟。(其实张宗昌诗也是被伪造的)

那么,乾隆的诗歌水平究竟怎样呢?事情的真相究竟如何呢?让我们先从一首诗读起。

1,乾隆的一首佳作

晴暾照兰沼,荡漾波光浅。
贴贴小绿钱,水面八九点。
已足泛杯盘,尚未擎青繖。
芳心不肯舒,半为蘋蒲掩。
—— 乾隆《新荷》

全诗写的是夏季新生之荷,前面「贴贴小绿钱」比较生动地写出了荷叶的玲珑可爱,最后一句「芳心不肯舒,半为蘋蒲掩」写的是荷花。由于是刚刚生出的荷花,所以隐隐约约才能看见,本诗最后也写得比较隐约,也是相得益彰。

虽然把荷叶比做水面之钱的比喻,唐人就开始用了,而将荷花称之为芳心,也不算新鲜,南朝梁简文帝萧纲即有「林花初堕蒂,池荷欲吐心」的诗句,但是,乾隆这首诗「贴贴小绿钱,水面八九点」的描写还是很生动,而「芳心不肯舒」的转笔也颇为熨帖,又不失活泼。总的来讲,这首诗可以算得上是一首佳作。

将此诗试译如下:

晴朗的日光照着兰沼,
荡漾着波光的清浅。

安稳平静的小绿钱,
散在水面上,八九点。

已经可以泛起酒杯,
还没有撑起青青小伞。

一颗芳心还不肯吐露,
在萍蒲之间,半遮半掩。

—— 乾隆《新荷》陈可抒译

2,乾隆的其它作品

乾隆这一首《新荷》,倒也不是十分刻意挑选出来的,他写得不错的诗还有很多,如:

秋风西北来,庭砌凉以清。
玉魄映疏梧,唧唧寒蛩鸣。
双星在河汉,新伤离别情。
谁家碪杵动,良人方远征。
而我晏然卧,凉飔拂画楹。
残梦回枕簟,吟哦月影明。
—— 乾隆《古风》

暮出城东门,见彼耘田者。
伛偻畦垅间,红日正西下。
挥汗立片时,薰风散平野。
指日卜西成,篝东赛秋社。
还忧租税重,催迫不相假。
终岁事辛勤,农夫莸利寡。
—— 乾隆《古风》

兰洲潋滟春波绿,十里横塘曲复曲。
欢跨青骢上大堤,妾在吴船夜独宿。
船头恰见冶游郎,立马赠我黄金珰。
还君金珰君莫恼,不作钱塘苏小小。
—— 乾隆《江皋曲》

秋阳皎皎秋风起,千山万山收红紫。
南苑平芜晓色寒,游丝白日长空里。
我从前岁罢秋围,经年未到南海子。
重来历历忆旧游,真教见猎心犹喜。
黄羊麋鹿满平郊,捷射争夸驰騄駬。
就中白马夙我随,德力相谙已久矣。
……
—— 乾隆《白马篇》

似此等作品,起调高古,意味雅正,虽然远远谈不上惊世之作,但基本还能算得上不错。「伛偻畦垅间,红日正西下」等句,亦有盛唐气象。其它如「半钩留照三秋淡,一蝀分波夹镜明」、「四围绿竹草堂闲,堂背老松独苍然」、「黄花翠叶满畦芳,伴食无过此味长」、「本来枫檞经霜染,错认夕阳一片霞」等句,也有味道,并非全是不堪卒读之作。

3,乾隆的诗是否有代笔?

很多人都习惯了嘲笑乾隆的烂诗,看到还不错的作品,恐怕会想,这是否会是代笔所做?

这个质疑是不无道理的,因为乾隆的诗确实有代笔所做。关于代笔的一个传言,来自清末民初天嘏所著的《满清野史》:

长洲诗人沈归愚,为叶横山入室弟子,微时即名满大江南北。弘历闻而慕之,乃以庶常召试。不数年,遂跻八座,礼遇之隆,一时无两。尝告归,弘历以所著诗十二本,令其为之改订,颇多删削。迨归愚疾殁,弘历命搜其遗诗读之,则己平时所乞捉刀者咸录焉,心窃恶之。
—— 天嘏《满清野史》

虽然代笔是存在的,但这个言论却并不可信。首先,《满清野史》所收录的多是一些捕风捉影的宫闱传言,如「弘历非满洲种」、「和绅为冤妃转世之后身」等,概不可信。其次,沈德潜死后被追罪,并非是因为上述野史中所言,是他把代笔的御诗都编入自己诗集之中,而是因为沈德潜为徐述夔的悖逆诗集做了不当的序言,据《清史稿》所载:

德潜进所编国朝诗别裁集请序,上览其书以钱谦益为冠…… 命内廷翰林重为校定…… 是时上命毁钱谦益诗集,下两江总督高晋令察德潜家如有谦益诗文集,遵旨缴出。会德潜卒,高晋奏德潜家并未藏谦益诗文集,事乃已。四十三年,东台县民讦举人徐述夔一柱楼集有悖逆语,上览集前有德潜所为传,称其品行文章皆可为法,上不怿。下大学士九卿议,夺德潜赠官,罢祠削谥,仆其墓碑。
——《清史稿》

沈德潜也许曾经为乾隆代笔过御制诗,但具体是哪些首已经很难考证。

4,如何判断上述几首诗是否是代笔?

讨论乾隆的诗歌水平,如果拿一些不真实的作品来,那必然没有意义。但幸好有一些诗,确定是乾隆亲自写的。这个问题的分辨,就涉及到「代笔」之说的直接出处,来自乾隆自己:

…… 乃朕夙昔稽古典学所心得,实不忍弃置。自今以后,虽有所著作,或出词臣之手,真赝各半,且朕亦不欲与文人学士争巧以转贻后世之讥。
—— 乾隆《乐善堂全集》序

乾隆二年,乾隆刚登大宝不久,将自己以前的诗文结集定稿,名为《乐善堂全集》。在此,他明确地提到,「自今以后,虽有所著作,或出词臣之手,真赝各半」。

这句话有两个意思,其一,乾隆登基以后的诗,确实不排斥代笔;其二,登基以前的诗,全是自己写的

本文上面所列举的《新荷》、《古风》二首、《江皋曲》、《白马篇》(节选),即全部出自《乐善堂全集》,不仅肯定是乾隆亲自完成的,而且全部写于他的青少年时代(乾隆登基时 25 岁)。由此,乾隆的诗歌水平,可见一斑,绝不是毫无文化修养的洪秀全等人所能比拟。

5,那乾隆为什么很多诗都写得很差?

有人认为乾隆的诗用白话多、用了很多「虚词」和「垫字」,所以诗就很差 —— 这是错误的。

白话和「虚词垫字」并不是差诗形成的根源,正相反,它们在节奏的调节上具有实词实字所无法比拟的功效。杜甫写过「将军魏武之子孙,于今为庶为清门。」李白写过「古之伤心人,于此肠断续。」至于宋代诗人,之乎者也的虚词更多。所以,这并不是主要的理由。

所谓差,是因为乾隆中后期的诗大部分没经过润色、雕琢。诗是精致的艺术,随手写出来的必然难有精品。乾隆登基以后,想必是心思已经不在诗歌创作上,但是又不必割舍诗歌这种方便的形式,于是,他只是用诗的形式来写日记罢了

毕竟,他自己也十分清楚,「赋诗何必多,得趣每于少。」心思全然已经不在诗趣的打磨。任何一个人每天甚至每时每刻都用诗的形式来大量写日记,这些作品的整体水平必然不会高。

而乾隆,又不吝于把自己不过关的诗作到处传播(真的是到处传播),所以名声会差一些。

6,如何客观看待乾隆的诗?

真的要客观评价乾隆的诗,不必完全看完所有四万多首诗,只需要仔细读一读《乐善堂全集》即可,录诗大概一千余首,基本能代表他的甚高水平而且全无代笔之作。

以乾隆诗歌来取笑的人,必然是没有真正读过他的诗。至于网上有一些段子,说乾隆只能写出「一片两片三四片」,并和张宗昌、洪秀全并列,那纯粹是捕风捉影、人云亦云的胡扯了。稍微读过些清朝诗文的人都应该知道。

至于乾隆为什么要留下如此多的不走心的作品,还毫无愧意地题在各处石碑上、藏画中,倒也不能理解 —— 恕我直言,这种行为,和知乎上、一些自媒体上有些人有事没事都来强答一发,希冀以量取胜,倒也没什么不同。

乾隆的诗歌水平决不弱,和康熙、雍正、嘉庆、道光等清代皇帝上下差不太多。在整个皇帝圈里,中等而已,谈不上差,大概和魏之三祖的曹睿差不多,不必把他看扁了。

至于「一片两片三四片」这样的诗,全是段子,出自各种野史,强安到乾隆头上而已,不必把他看傻了。

7,结语

客观评价乾隆的诗歌水平,很复杂。我还准备了清代所有皇帝的诗,但是文章已经很长,只好另开他篇。

黑乾隆却是容易的,嘲笑他也是容易的。

不由分说,不辨真相,集体地给一个人戴一顶帽子并陷入某种狂欢,是容易的。毕竟革命的厉害,你我都知道。

但谣言止于智者。

来源:豆瓣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