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在现实的生活中工作中,一定要时刻铭记 ——“大道理管小道理” 这个法则。
我的关注者里有很多技术党,尤其要注意这一点。
因为这两年有一句话经常被人提到,——“他什么都懂,直到说到你的领域”
从事实案例来看,这句话是完全错误的。
2018 年的时候,我乎上有一个问题,《中国汽车品牌什么时候能够打败丰田本田等日本品牌?》。
这个问题有意思的在于,很多汽车工程师,汽车行业从业者,都给出了悲观的看法
并且他们并非是盲目悲观,基本都给出了详实的论据,比如图 1,2 这样,从日本汽车企业本身,再到上下游零部件供应链,再到新能源布局,乃至专利技术储备数据分析,最后得到结论,40-50 年内,这个目标都不太乐观。
从今天来看,这份分析非常有含金量,他没有盲目否定中国汽车产业,也没有大肆鼓吹日本汽车品牌,全都是在详细的数据上进行分析,你挑不出哪里有问题。
而另一边,很多互联网从业者,智能汽车从业者,还有历史爱好者键政爱好者,却都给出了乐观的看法,觉得十年之内中国新能源汽车会反超日本。
当时就有许多人吐槽,你们一群互联网从业者,别说没造过汽车,甚至连发动机都没摸过,居然好意思聊汽车?
实话说这个吐槽没错,甚至可以说一针见血,互联网行业的基本不懂汽车,很多人连发动机运行原理都说不清,都是在聊大局观聊宏大叙事~
但结果你们都知道了,不需要 40 年,只用了 4 年,现状就是这样了
一群不懂汽车的猜对了,懂汽车的专业人士都猜错了。
并且这个案例并非孤例,在互联网行业的云计算发展上,有类似的情况。
那就是为什么 BAT 三家里最懂技术的李彦宏没有做出云计算和,反而是鸡汤大师老马猜到了。
这个现象到现在还有一堆人觉得说不通,大家吐槽百度是一回事,但对于李彦宏的技术水平都是服气的,作为超级技术大佬,不可能看不到未来发展趋势,为什么反而错过了呢?
而我更直观的一次经历,是在几年前剪映等剪辑软件的讨论上。
当时是喵影工厂剪映等新一代剪辑软件冒头的时候,大家开始讨论这些新兴剪辑软件的前景。
我作为自媒体博主,试过剪映,也用过 PR,我认为作为经常用的人非常有发言权,这些新的剪辑软件完全和 PR 无法比,顶多是操作门槛降低了一些,有一些小功能智能化了一些。
但现在情况是,他们已经在各路榜单乃至美国市场大杀特杀了。
为什么?
因为我的大脑中充斥着过去技术的认知,我认为时间轴图层蒙版各种功能他们新兴软件做不到。
结果是他们压根不折腾这些,而是弄出了输入文字,剩下的视频配音字幕全用 AI 生成的功能。
我看到了新兴剪辑软件的智能化,但我想象不到未来能有多智能。
—— 智能到 AI 居然会代替人做视频
同样的,我相信李彦宏一定仔细研究过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等新兴技术,技术出身的他肯定发现了许多普通人看不到的困难,比如认为手机硬件设备无法支撑移动互联网商业模式。
从事后来看这个判断非常精准,手机的内存等软硬件问题长期困扰各个应用,打王者荣耀把手机打成暖宝宝更是经典调侃,你应用做再好手机跑不了怎么办?
但谁也没想到,移动互联网发展倒逼手机硬件发展,各路手机厂商疯了一样一年 N 款机型进行硬件升级,这个问题不再是问题,百度没有提前布局,一步慢步步慢一下被甩开了。
这就是大道理管小道理。
软件智能化是大道理大趋势,那么关键就不在于当前谁在哪个技术上做的更好,而在于未来谁能更智能。你的功能很棒,但我可是直接能用 AI 代替人做视频哦,这直接没法玩了。
移动互联网发展是大道理大趋势,那么可能就不要单纯看当前硬件是否可以支撑软件,而要考虑未来软硬件一起升级后会有什么新商业模式。
新能源汽车发展也是一样,事后有人总结的经验就是:
作为技术从业者,了解的越多,看到的问题越多,可能就会越悲观,但忽视了汽车终究是大众消费品,市场最大这个大道理。中美是最大的市场,那么中美品牌就大概率会是主导者,哪怕日本技术研究的好,我直接不走这个方向。
新能源也是大方向大道理,那么就是会管住日本油车技术积累这个小道理。
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经常说要脚踏实地,了解技术懂得技术
但也切不可一叶障目只看到技术难题而忽视了大趋势变化,不要让知识成为诅咒。
大道理会管小道理,这就是 —— 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