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一生,其实像颗树,发芽、茁壮、衰亡,是有大致的成长路径的。早点知道,早点受益。
今天就来分享一下人生的5个阶段。
·
1、应试阶段要守拙
·
人生第一个阶段叫应试,各种考试,小学考初中,初中考高中,高中考大学,大学又考研究生等等等等……
而且古今中外都雷同,都在应试,到底为什么?
因为考试其实是一种筛选,筛选那些能吃苦学习的人。
人类也是自然的一部分,也满足自然法则,也讲究春耕秋收。就像种庄稼。
我们都是农民,春夏的时候我们不种庄稼,冬季就没饭吃,种庄稼不是让你做选择的,而是区分你种了没有。
种了的,大自然让你得果实,没种的,大自然不给你,让你被饿着。这是自然规律。
所以,应试阶段不是让你做选择的,你不要做选择,而是想方法,刻苦学习。
因为你现在选择逃避,其实将来会知道后果。
比如说曾国藩,清朝道光十二年时,曾国藩和父亲曾麟书一起进京考秀才。他爸已经是第17次考试了,曾国藩也考了快10年了。
这一次,曾国藩不仅落了榜,试卷还被拿出来当零分作文,老师还拿来讲解,说:大家别学曾国藩啊,这文章写得不好,道理也没讲通,很不顺畅。
这回曾国藩脸就丢大了,不仅应试没成功,还在全省臭名远扬。
于是,曾国藩守了很大的刺激,回家之后一头钻进书房,咬着牙齿、跺着脚想,然后想通了,找出失败的解药,那就是守拙,笨拙的拙,就是踏踏实实、安安心心,一步一个脚印的努力学习,不想那些有的没的了。
于是他发狠了,更加拼命,把历年的考卷和那些模范试卷放在一起反复对比,不断总结,不断练习。然后第二年去考试,顺利中了秀才,一路开挂一般,越考越强,越考成绩越好,后来进京当官,比平均年龄小将近十岁。
这是人生第一阶段的锦囊,叫“尚拙”。
人性是有弱点的,喜欢简单的,喜欢不费力的,喜欢好玩的,喜欢刺激的。现在孩子成熟的早,初中、高中就想谈恋爱了,认为学习可有可无,应试教育毫无趣味,早早的恋爱了,成家了。
但是如果是站在人生长河来看,应试教育并不是可有可无的,如果曾国藩没考上科举,他没法参与下一轮官场的生活。
你没通过应试这一阶段,其实很难参与社会的下一轮合作。
这个阶段你要克服孩子性格里的那些弱点,笨拙/刻苦的去学习就好。
2、融入阶段要规训
·
第二阶段叫融入,你进入翰林院了,怎么和各地来的大学生、研究生共事呢?答案就是要靠谱,职场第一件事是规训你自己。
- 很多职场人,总像在家里一样,天天拖个小板凳,晒着太阳聊着天,下班打个卡走人。这是没有规训自己,公司的事一件没有做。
- 还有的不是融入职场,是被推上了社会,特别害怕,特别拘谨,这样也要注意规训自己,让自己不要害怕。
- 还有的人比较浮躁,很有野心,也很愿意尝试,这种人其实别人是会高看一眼的,但是心比天高,却也要规训自己,不要显得眼高手低,看着自己浮躁了,要时常拉自己一把,掐自己一下。
为什么年轻时要规训自己?因为年轻,还没形成自己的文化体系,价值观体系,思维体系,所以人欲的东西、人性的东西就多,天理的东西就少,天道的东西就少。只能强制自己去适应社会的文化,适应公司的文化。
曾国藩就是这样的,在进入翰林院后,他说自己性格上有许多缺点,第一个是浮躁、坐不住,爱闲逛串门,爱去刑场看杀人,这不好,要少去。
第二个毛病是为人傲慢,修养不好,经常和人发生冲突,也要注意。
第三个毛病是“虚伪”,顺着人情说好话,言不由衷乱夸人,还不懂装懂。
第四是“好色”,爱看美女,别人带着小妾来,他会多看两眼,还和人家开玩笑。
他说不行不行,我要改,虽然经常改不过来,但是这个规训意识还是比较强的。
3、提高阶段要修身
·
第三个阶段叫修身。你说规训那个阶段也是修身啊,怎么还有第三个阶段。
其实不一样,融入阶段其实是接受职场的文化,接受已经成型的文化,让自己改变,这个是规训。
但是修身阶段其实是不断反省修正打磨自己的文化。所以修身阶段经常干的一件事是:反思自己的起心动念。
那么修身和规训,有啥不同呢?我举两个例子你就知道了。
比如关于让,规训阶段其实是退让,是忍让,你知道要让着同事,但你心里憋着一口气。但是修身阶段是理解别人,是敬让,尊敬别人而让别人。忍让是事情发生后让,而敬让是事情没发生就尊敬别人,不让事情发生。
比如曾国藩年轻时候在岳麓书院读书,有个同学老欺负他,说挡着他的光了,要换座位,然后曾国藩晚上读书,那个同学骂他说吵着他睡觉了,曾国藩还是忍让,就默读。后来曾国藩考上了,那个同学说,他抢了自己座位,抢了风水,曾国藩没有和他冲突,但是曾国藩这时的想法是忍耐,忍耐,这个是退让。
但是后来曾国藩就成了敬让的人,比如有次老家父母修房子,为了三尺地基,和邻居吵架了,写信给曾国藩,曾国藩回信说:前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尺又何妨。都是邻居,互相尊敬,让着点嘛。
然后曾家就让了3尺,邻居一看,也很恭敬的让了三尺,然后就有了著名的六尺巷,据说现在都还在。
再比如关于倒茶,以前我讨厌给人倒茶,我也不会泡茶,也不喜欢干这些琐事,后来我逼着自己给人倒茶,那叫规训。但是修身是主动“处众人之所恶”。
别人觉得倒茶伤自尊,觉得难为情,觉得麻烦,我主动去做,脏活累活我多做一点,让同事能专心工作,像水一样在坑坑洼洼里,让同事能像船一样平坦的航行。
所以,修身的逻辑和规训的逻辑不一样,我最近就有个感觉,不管是遇到什么同事,我能包容他人性的弱点,他不愿意承担的事,我会很荣幸帮忙做,他不愿意干脏活累活,我会愿意去干,他特别钻营和计较,我也特别能理解他,而且我不会怪他,因为我也是这样过来的,我也是这样的,我特别懂得他。
4、做事阶段要执行
·
第四个阶段叫成事,曾国藩后来干啥了?创办湘军,然后干了很多事情,比如军队的制度改革、选人机制的调整,扎硬寨、打呆仗是吧?
这个阶段很重要的是啥,是执行。你得在一个事情上反复的做,坚持到底,把不平凡的功夫用在平凡小事上,你才最终能把世界上的事往前推一步,甚至把社会往前推一步。
你可能会说,我指点江山就行,不需要执行嘛。其实不是这样,执行不是为了要干啥,而是为了在事上修心,事上琢磨。
你不反复执行,始终战斗,你就不会深刻,不会不惑。
比如曾国藩,曾国藩三十岁这一年就立志了,说要“圣人”,他说得特别狠,说不为圣贤,便为禽兽,要么做一个浑浑噩噩的人,要么做一个圣人,没有中间道路可选。
于是他开始写日记,反思自己,坚持看书,坚持早起。但是这个有效果吗?
效果不大,打仗过程中,一打输了就跳河自尽,跳了3次,被手下人救起来。按理说,圣人嘛,打仗输了也不至于跳河嘛,但是他还是跳了,说明什么?知易行难啊,知道还不行,你得反复在事情上练。
只有反复练习,你才能真正做到不恐惧、不迷惑,才能精进,才能对事有追求,对信仰有坚守,才能成为一个充盈、自洽的人。
当你成为一个此生再无恐惧的人,你上台也不恐惧,接项目也不恐惧,拯救事情于水火也举重若轻,然后你就慢慢“知天命”、“耳顺”了。
5、功成阶段要知“止”
·
但是还有最后一个阶段,这个阶段叫落叶归根,知道停止,这个阶段要做到不逾矩。
曾国藩打完仗之后,自己兵强马壮,比皇帝还有号召力,有大臣就来劝他了,说,老曾,我觉得这个皇帝,还是你来当比较适合。
他赶紧按住对方的嘴说:这个话你以后再也不要说啊,我当做没听见,我绝对绝对不会干这种事的。
果然后来曾国藩自己裁撤湘军,安安心心做个小老倌,这就是知道自己止于哪里。这个其实很难,很多人一生都在升级打怪,但是直到老死一天也没有放下,就像进入一个游戏,一直下注,越赌越大,越赌越上瘾,最后错过了很多事情。
你看人家马云老师,回归初心,去办教育,去当老师,归于平凡了。
其实曾国藩挺有代表性的,他完整走过了人生5个阶段,也给出了5个锦囊,这五个阶段是:第一,应试阶段,锦囊要守拙。第二,融入阶段要规训。第三,提高阶段要修身。第四,做事阶段要执行。第五,功成阶段要知“止”。
如果你做到了,就像一颗百年老树,看起来自然而然的屹立在那里,但是人们会敬佩你,学习你,因为看似自然而然的背后,其实每个阶段都在流汗水,都不容易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