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7 2月 2024

甲辰年极简史

 

今年,是农历甲辰年。 为何是甲辰,还是要从天干地支说起。 古人把天和干相连叫天干,地和支相连叫地支,天干地支就是这么来的。 天干有十个,就是甲、乙、丙、丁、戊、己、庚、辛、壬、癸。 地支有十二个,依次是子、丑、寅、卯、辰、巳、午、未、申、酉、戌、亥。 古人把天干和地支配成对,比如甲子、乙丑、丙寅.....从甲子到癸亥共六十对,叫做一甲子。干支纪年每年以立春进入下一年。 2004年的立春是2月4日,甲辰年其实是从2月4日开始的,但是民间算法,2月10日才是龙年的正月初一。 我们的农历年极简史每次都是大年初一开始发的,今年也一样。 还是和前几年一样,从汉朝开始。

汉朝甲辰年大事记

 公元104年 


这是1920年前。这是一个神奇的年份。这年年底,在陕西白水,蔡伦终于用一堆树皮、破布、烂渔网……造出了他想要的纸。他奔赴洛阳,向汉安帝献上新纸,从此,“蔡候纸”永传后世。

蔡伦之前,也有纸。但蔡伦最厉害的,是他改进以后的造纸术现在还在造纸界通用。我们现在有便宜又好用的纸,都要感谢蔡伦(虽然你现在看的这段,是无纸化阅读……)
是年,上虞人王充卒。王充,就是那个写《论衡》的无神论大思想家。
世有神耶?世无神耶?
这个问题,现在还是无解。六十年后,离上虞不远的句容,就有个“神仙”生出来了……
 公元164年 
这年葛玄生于丹阳句容。葛玄后来被道教尊为“葛仙翁”,又称“太极仙翁”,他的本事是炼丹成仙、白日飞升,据说,曾戏弄曹操的左慈便是他的师父。
葛玄和左慈俱是神仙。
可是,神仙也救不了万万苍生堕入即将到来的乱世战火。
魏晋南北朝甲辰年大事记

 公元224年 

是年,曹丕已取代东汉建立“魏”国,刘备也已在西蜀建“汉”国,孙权虽还未称帝,却在东吴割据称雄。曹丕伐吴,一次又一次大败,不得不在这一年重新提升士族,任命司马懿为抚军大将军,从此,司马氏的权力和地位开始飙升,一步步攫取曹魏的天下。

 公元284年 
六十年后,曹魏江山已改姓司马氏。曹魏旧臣杜预,亦成西晋新贵。杜预生于222年,卒于285年,他完整地跨过了一个甲子,但短命的西晋,却连一个甲子都没能跨过去就被迫迁都南方,成为历史上的东晋。西晋换成了东晋,不只是一字之别,而是南北遥相对峙数百年的起始。
 公元344年 
在北方,赤峰地区的一支部落从鲜卑部族分离独立出来,自号“契丹”。这是契丹独立于民族之林的开始。
在南方,高僧支遁离开建康,在吴地会稽郡余姚立支山院。
南北双方,都带着自己的节奏在历史中前行。
 公元404年 
这年,东晋桓玄废帝自立,不久又被北府兵将领刘裕打败,桓玄废掉的晋安帝也被刘裕迎回重立。
一团乱糟糟中,曾在桓玄和刘裕手下干活的陶潜申请辞职,这年他写有《停云》、《时运》、《连雨独饮》等诗,流露出想要归隐的念头。
霭霭停云,濛濛时雨。八表同昏,平路伊阻。静寄东轩,春醪独抚。良朋悠邈,搔首延伫。停云霭霭,时雨濛濛。八表同昏,平陆成江。有酒有酒,闲饮东窗。愿言怀人,舟车靡从。东园之树,枝条载荣。竞用新好,以怡余情。人亦有言:日月于征。安得促席,说彼平生。翩翩飞鸟,息我庭柯。敛翮闲止,好声相和。岂无他人,念子实多。愿言不获,抱恨如何!
——陶潜《停云》
陶潜是个聪明人。十六年后,刘裕和当初的桓玄一样,废晋帝,建刘宋。
有一说一,刘宋的才子们还是多的,比如祖冲之,鲍照,范晔,谢灵运,刘义庆。

 公元464年 

祖冲之调任娄山县令,在此地为官十三年
曾为刘义庆近侍的鲍照仍很不得意,他在荆州作《拟古》自叙一生的经历。
十五讽诗书,篇翰靡不通。弱冠参多士,飞步游秦宫。侧覩君子论,预见古人风。两说穷舌端,五车摧笔锋。羞当白璧贶,耻受聊城功。晚节从世务,乘障远和戎。解佩袭犀渠,卷袠奉卢弓。始愿力不及。安知今所终。
——鲍照《拟古》
这年鲍照妻过世,鲍照作《伤逝赋》悼亡,赋里感叹说人的生命“譬明隙之在梁,如风露之停草”,不知他是否预见到,两年后他的生命,也将在乱军中寂灭。
不过人的生命,有灭就有生,这一年,与谢灵运同族的小谢,谢朓出生了。同年出生的,还有萧衍。他们同年出生,同为竟陵八友,也算有缘。
 公元524年 
六十年后,谢朓已埋骨青山,萧衍却成了梁武帝。这年,老当益壮的萧衍命令裴邃统帅诸军北伐北魏。
此时的北魏早已内忧外患,春季六镇起义(沃野镇、怀朔镇、武川镇、抚冥镇、柔玄镇、怀荒镇)爆发,关陇、河北各族纷纷起兵响应,北魏王朝已摇摇欲坠。 

随着北魏的衰败,开凿了六十多年的云冈石窟也于这年悄然停凿。
随后的几十年里,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,又更替为北齐北周,冥冥中注定,将由杨坚建立的大隋来结束这一切。

隋朝甲辰年大事记

 公元584年 
为了解决粮仓的漕运,隋文帝杨坚在这一年开始大运河的开挖,自大兴城西北引渭水,至潼关入黄河,长三百余里,起名叫广通渠。广通渠使得沿黄河西上的漕船可以直达京城长安,是利民工程,隋文帝之后,炀帝杨广开始了更浩大的大运河工程,但这利民的工程,却因为杨广的急功好利,生生地作成亡国工程,大隋江山,因民心尽反,皆归唐所有。
唐朝甲辰年大事记

 公元644年 

曾有人说过,隋和唐,杨广和李世民,是两个极其相似的镜像。他们都有雄心,都有壮志,都是睥睨天下的人。如果可能,他们将在宇宙尽头的东西南北都插上他们的旗帜。这年,唐太宗李世民向东征讨高句丽,历史上著名的唐灭高句丽之战,就此开始。
同年,高僧玄奘从印度启程回国,他带着佛学典籍、印度佛像和当地奇花异草的种子,路过一个叫“尼壤”的地方,“尼壤”,是精绝古城遗址。
玄奘在一年后回到长安。三年后,唐太宗亲自为他所译的经作序,太子李治作记,此即是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和《大唐三藏圣教序记》。又四年,玄奘主持修建大雁塔,以存放他带回来的经卷佛像。
 公元704年 
这年大雁塔改建为十层青砖塔。褚遂良书丹的《大唐三藏圣教序》和《大唐三藏圣教序记》两通石碑便嵌在塔底层南门内的砖龛里。
又过四十多年,杜甫、岑参、高适、薛据、储光羲相约同登大雁塔,各人赋五言长诗一首,其中以岑参的流传最广。
塔势如涌出,孤高耸天宫。登临出世界,蹬道盘虚空。突兀压神州,峥嵘如鬼工。四角碍白日,七层摩苍穹。下窥指高鸟,俯听闻惊风。连山若波涛,奔走似朝东。青槐夹驰道,宫馆何玲珑。秋色从西来,苍然满关中。五陵北原上,万古青蒙蒙。净理了可悟,胜因夙所宗。誓将挂冠去,觉道资无穷。
——岑参《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》
后来安史之乱爆发,同登大雁塔的这几位才子各有不同的命运,最为颠沛流离的,是杜甫。
 公元764年 
杜甫53岁,已在蜀地居住了五年,百般滋味,萦绕其心。
听说好友被任命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,杜甫欣然写下《登楼》:
花近高楼伤客心,万方多难此登临。
锦江春色来天地,玉垒浮云变古今。
北极朝廷终不改,西山寇盗莫相侵。
可怜后主还祠庙,日暮聊为《梁父吟》。
——杜甫《登楼》
在阆州录事参军韦讽宅观看曹霸所画的《九马图》,杜甫又感慨写下《韦讽录事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》。

画《九马图》的曹霸,此时就在成都,潦倒漂泊。
杜甫为之叹息不已地写下《丹青引》,“将军魏武之子孙,于今为庶为清门!”
这篇《丹青引》,既是曹霸小传,也是古今七言诗第一压卷之作。
曹霸60岁了,大约四年后,他与杜甫卒于同一年。
谁能不老,不卒?
谁也不能。
 公元824年 
这年韩愈57岁,因病卒于长安。
刘禹锡53岁,调任和州刺史,沿江东下经过西塞山时,抚今追昔,写下《西塞山怀古》:
王濬楼船下益州,金陵王气黯然收。
千寻铁锁沉江底,一片降幡出石头。
人世几回伤往事,山形依旧枕寒流。
今逢四海为家日,故垒萧萧芦荻秋。 
——刘禹锡《西塞山怀古》
白居易53岁,《花非花》可能就写于此时。
花非花,雾非雾,夜半来,天明去。
来如春梦几多时?去似朝云无觅处。
——白居易《花非花》
元稹46岁,与白居易诗篇唱和,往来频频。
无身尚拟魂相就,身在那无梦往还。
直到他生亦相觅,不能空记树中环。
——元稹《寄乐天》
盛唐、中唐才子们都老了,但年轻的晚唐才子们正在来的路上。
这年李商隐12岁,温庭筠13岁,杜牧22岁。
李商隐、杜牧、温庭筠皆没能活过一个甲子,他们都没有看到黄巢打进长安城的那一天。
 公元884年 
打进长安城的黄巢,最后还是退出长安,在泰山虎狼谷自杀了。 
曾在黄巢手下任翰林学士的皮日休也在同一年下落不明。旧史谓被黄巢所杀,或说黄巢军败后皮日休被唐军所杀,又或说他流亡江南投靠钱镠。
“满堂花醉三千客,一剑霜寒十四州”,大唐被零拆碎分成五代十国的时代就要来了。
 
五代十国甲辰年大事记

 公元944年 
在大唐被零拆碎分的版图里,有钱镠的吴越国,也有李昪的南唐。
此时,吴越国已传到第三位君主、南唐已传到第二位君主,但吴越与南唐,
终究都在几十年后,纳土归宋——那些零拆碎分,在赵匡胤手里,重新捏成了一张几近完整的大饼。
北宋甲辰年大事记

 公元1004年 
可惜这张大饼并不完整,北方,还有契丹。

这年秋,二十万契丹铁骑兵临黄河北岸的澶州城下。在宰相寇准力谏之下,真宗御驾亲征,两军对峙,最后达成和议,这便是“澶渊之盟”。
“澶渊之盟”放弃了北方十四州,但维持了宋辽两国的百余年和平。
这样的和平,便是柳永词中的“太平世”。
繁红嫩翠。艳阳景,妆点神州明媚。是处楼台,朱门院落,弦管新声腾沸。恣游人、无限驰骤,娇马车如水。竞寻芳选胜,归来向晚,起通衢近远,香尘细细。
太平世。少年时,忍把韶光轻弃。况有红妆,楚腰越艳,一笑千金何啻。向尊前、舞袖飘雪,歌响行云止。愿长绳、且把飞乌系。任好从容痛饮,谁能惜醉。
——柳永《长寿乐》
柳永这年21岁,沉醉于“繁红嫩翠”中不可自拔。
范仲淹16岁,侍父游学于淄州颜神镇秋口,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。
神童晏殊14岁,被张知白发现,上报朝廷,赐进士出身。
晏殊的女婿富弼这年刚出生……
范仲淹、晏殊、富弼后来都当了北宋的宰相,只有柳永,因为爱写“繁红嫩翠”被晏殊等人鄙视,直到多年后,还被人拉出来比较曰“柳郎中词,只好合十七八女孩儿,执红牙板,歌杨柳岸晓风残月。学士词,须关西大汉,执铁板,唱大江东去。”
这两个被比较的人,一方是柳永,另一方,是苏轼。
 公元1064年 
这年苏轼29岁,在凤翔当小官,年底任满赴京,有《和董传留别》诗,“腹有诗书气自华”就出自此诗。
粗缯大布裹生涯,腹有诗书气自华。
厌伴老儒烹瓠叶,强随举子踏槐花。
囊空不办寻春马,眼乱行看择婿车。
得意犹堪夸世俗,诏黄新湿字如鸦。
——苏轼《和董传留别》
苏轼挥一挥衣袖去了京城,此时黄庭坚也正在京城,但这一对最著名的师生,还要过很久才能相识、见面。
黄庭坚这年20岁,到京城是参加礼部试,没有考上,就暂留于此,他在京城认识了晏殊的小儿子晏几道,整日喝酒聊天。
这时候,苏轼、黄庭坚都还没有名满天下。
后来名满天下了,他们却被压制、被谤毁。
 公元1124年 
十月,宋徽宗下令,凡有收藏、学习苏轼、黄庭坚诗文的,一律焚毁,并以大不恭论罪。
这时离苏轼、黄庭坚过世已有十几二十来年。离金兵大举南下还有一年。离北宋亡、南宋立还有三年。
岳飞22岁,为韩魏王韩琦家庄客,负责保卫韩魏王家堡。不久,岳飞投平定军,被擢为偏校,命中注定,这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将为南宋创立一支威名赫赫的岳家军。
南宋甲辰年大事记


 公元1184年 

有人曾说,南宋一朝总是缺点运数,有恢复之君时却无恢复之臣,有恢复之臣时却无恢复之君。
若论恢复之臣,岳飞是,辛弃疾也是。
是年辛弃疾45岁,却被朝廷弃置不用,闲居于上饶带湖。
渡江天马南来,几人真是经纶手。长安父老,新亭风景,可怜依旧。夷甫诸人,神州沉陆,几曾回首。算平戎万里,功名本是,真儒事、君知否。
况有文章山斗。对桐阴、满庭清昼。当年堕地,而今试看,风云奔走。绿野风烟,平泉草木,东山歌酒。待他年,整顿乾坤事了,为先生寿。
——辛弃疾《水龙吟  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》
词中是满满的不甘心!
辛弃疾说“整顿乾坤事了,为先生寿”,他等到这一天了吗?他没有。
如重病的老人,南宋已渐入危境。
 公元1244年 
是年,刘克庄写下“国脉微如缕”,为南宋的国运深深担心。
国脉微如缕。问长缨、何时入手,缚将戎主。未必人间无好汉,谁与宽些尺度。试看取、当年韩五。岂有谷城公付授,也不干、曾遇骊山母。谈笑起,两河路。
少时棋柝曾联句。叹而今、登楼揽镜,事机频误。闻说北风吹面急,边上冲梯屡舞。君莫道、投鞭虚语。自古一贤能制难,有金汤、便可无张许。快投笔,莫题柱。
——刘克庄《贺新郎》
也在这年,陈容作《九龙图》,画上的龙,盘旋矫健,须目喷张,何等神威!

南宋 九龙图局部 现藏美国波士顿博物馆

只是这豪壮的九龙图,亦未能留续南宋微弱的龙脉。三十多年后,蒙古军队的铁蹄直入南宋京城,江山易主,甚至连赵氏王孙,都成了元朝的臣子。
元朝甲辰年大事记

 公元1304年 
这位入元朝为官的王孙,便是赵孟頫。赵孟頫一生里有许多时间,都在因现实而低头的困境里摇摆自责。
大约是这年,51岁的赵孟頫作《鸥波亭图》,鸥波亭,是他在德清别业中一处赏景的小亭子,鸥波的意思,是说他情愿自己和老妻在此处象鸥鸟一样悠游,不想再卷入官场。他的《红衣罗汉图》也作于此年。

元 赵孟頫 鸥波亭图局部 现藏上海博物馆

元 赵孟頫 红衣罗汉图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

据说,《红衣罗汉图》中有可能隐藏着赵孟頫一段极为秘密的心思——南宋最后一位皇帝赵㬎曾被元帝命令在吐蕃萨迦寺出家,赵孟頫可能是想到了他才作此《红衣罗汉图》。
但到底是不是,已经无从查考了。
因为内心纠结难安,赵孟頫后来与高僧中峰明本往来密切,而中峰明本,便是这一年赵孟頫在杭州结识的。
这年黄公望36岁,可能也与赵孟頫相识了。赵孟頫大概并不知道,这位年轻的小友,将来会成为一个道学深厚的道人,并被世人视作神仙。
大抵乱世多神仙,汉末是这样,南北朝是这样,元末,又怎能缺神仙?
 公元1364年 
但是更多的普通人做不了神仙。
是加入混战的一方,还是索性退到深山老林里躲起来,成为许多江南文人迫切关心的问题。
这年前后,王蒙游历苏州附近的灵岩,为张德机画《竹石图》,王蒙在画上题诗四首,字句间何去何从的忧思,隐约流露。

太湖秋霁画图开,天尽烟帆片片来。
见说西施归去后,捧心还上越王台。

西施绝代不堪招,独倚危阑吹洞箫。
七十二峰烟浪里,不知何处是夫椒。

夫椒山与洞庭连,半没苍波半入烟。
堪信鸱夷载西子,馆娃宫在五湖边。

云拥空山万木秋,故宫何在水东流。
高台不称西施意,却向烟波弄钓舟。

元 王蒙 《竹石图》

王蒙是赵孟頫的外孙,终生都在隐、仕、隐、仕间反复,最后,他还是选择出仕朱元璋的大明。
朱元璋这年37岁,消灭陈友谅后自立为吴王。这位要饭出身的勇猛的将军,将在四年后扫清元朝的残余障碍,建立他的大明王朝。
明朝甲辰年大事记

 公元1424年 
朱元璋建了大明王朝,自然希望皇位由他传子,由子传孙,子子孙孙无穷尽也。
可惜,他的孙子朱允炆接了他的皇位后,没几年就被他儿子朱棣扒拉走了。但朱棣也因此落下挥之不去的心病——明朝著名的疑案“建文帝(朱允炆)之生死”到现在都还是未解的谜团,据说明成祖(朱棣)派郑和下西洋,就是为了寻找建文帝的下落。
不过这一切都在1424年结束了——明成祖崩了。明朝皇帝的寿命都不长,平均年龄是43岁,朱棣死时65岁,已经远超平均数,他应该很感欣慰了,毕竟,不操心才能活得久——比如他曾征召不来的沈澄,人家就不肯来干操心的事。
沈澄活了88岁,他的孙子沈周过三年会出生,活到了83岁。
 公元1484年 
沈周一生都逍遥自在。
这年,58岁的沈周与友人陈仪于家中的“秋轩”相聚,作诗并绘《秋轩晤旧图》赠与陈仪,以表友情。
沈周的朋友很多,包括李东阳。这年李东阳新宅落成,命“张甥汝济”移竹数杆,后与陈璚、吴宽、沈周等在此雅集,沈周也因此画了《移竹图》送给他。

明 沈周 秋轩晤旧图局部 现藏上海博物馆

明 沈周 移竹图局部

沈周这样潇洒不羁的生活给了一个年轻人深刻的印象。很多年后,他还把“我家先生”看作神仙般的存在。他是文徵明,他还有个同龄的发小,叫唐寅。
 公元1544年 
六十年后,唐寅因抑郁早卒,而75岁的文徵明,已接替沈周,成为吴中文艺圈的盟主。他象沈周一样,乐于亲近并提携后辈。比如小他二十来岁的仇英,就曾得到文徵明的多方照顾。

这年年底,文徵明与仇英合作《寒林钟馗图》。

民间在岁末岁初悬挂钟馗图是有习俗的。唐时翰林会在岁末赐给大臣钟馗像,以示吉庆,宫廷里这样做,民间也就喜欢照着学。
文徵明画过很多钟馗像,他的钟馗像,与民间张牙舞爪的可怖样子不一样,总是带着很多斯文气。

明 文徵明 仇英 寒林钟馗图局部

也有与文徵明合不来的年轻人,比如文徵明曾经的弟子陈淳。据说,陈淳退出师门后终身不用文徵明所教的画艺,他后来自成一格,擅长写意花卉,与徐渭并称为“白阳青藤”。
白阳是陈淳,青藤是徐渭。
是年,陈淳卒,青藤24岁。要到十年以后,这株肆虐的青藤,才会在胡宪宗幕府里大放异彩,成为“东南第一军师”。
文徵明、仇英、白阳、青藤,都是江南人。江南,多才子。
 公元1604年 

这一年,马湘兰前往苏州,因为这是江南才子王稚登的七十大寿。她买船载歌妓数十人,为王稚登隆重贺寿。从苏州回来后,马湘兰一病不起,她强撑沐浴,礼佛端坐而逝,时年57岁。

明 马守真 仿管道昇墨兰轴局部 现藏上海博物馆

马湘兰善画兰竹,与柳如是、顾眉同为明末秦淮八艳之一,不过她比柳如是、顾媚年纪都要大很多,因为过世早,她没有象柳如是和顾眉那样,带着亡国的命运,走入大清。


清朝甲辰年大事记

 公元1664年 

马湘兰卒后六十年,柳如是和顾眉双双离世。柳如是是钱谦益的续室,顾眉是龚鼎孳的妾。钱谦益和龚鼎孳都有名言,钱谦益谓“水太凉”,龚鼎孳谓“我原要死的,小妾不肯”。
钱谦益和龚鼎孳都是明末才子,都在明亡后做了贰臣。
当然也有很多情愿做大明遗民的,比如恽寿平。
这年恽寿平31岁,随父亲云游苏州,拜访当地著名的灵岩山禅寺住持弘储,作《灵岩山图》。

清 恽寿平 灵岩山图局部 现藏故宫博物院。

作此图时,恽寿平已经历了少年抗清战士、清军总督养子、与父亲失散重逢等等离奇的经历,但他的画中,始终不染世间尘埃。
恽寿平后来很少画山水,他潜心研究古人失传的没骨画法,成为清朝初年的NO.1。有时候我会想,若恽寿平晚生几十年,而郎世宁又早来几十年,恽寿平会不会有更为惊人的突破?
 公元1724年 
走入清朝宫廷的意大利人郎世宁带来的,是与东方相去甚远的西方趣味。
是年,身为宫廷画家的朗世宁37岁,他为雍正帝献上《嵩献英芝图》。因这年十月,是雍正帝的生日。

清 郎世宁 嵩献英芝图 现藏故宫博物院

这幅《嵩献英芝图》显然带着明显的欧洲血统,与传统的中国水墨画面貌和趣味迥异。不过,郎世宁很聪明地学会了在画中嵌入中国式的表达,所谓“嵩献英芝”,就是松、鹰、芝的谐音,它们象征着长寿、强壮、灵敏和吉祥。
作为历经三朝的画家,郎世宁给康熙画过,给雍正画过,也给乾隆画了很多画。比如,《平安春信图》,此画被解读为雍正和乾隆权力传承的信号,画中那位穿红鞋的少年,便是乾隆,他正从父亲雍正手里,接过象征着繁华与生机的梅枝。

清 朗世宁 平安春信图 现藏故宫博物院

 公元1784年 
当年朗世宁画中十余岁的少年如今已垂垂老矣,这年,74岁的乾隆第六次、也是最后一次下江南。
乾隆当然不会意识到,这是康雍乾盛世的尾声,以后,大清不会有盛世了。
 公元1844年 
乾隆传嘉庆,嘉庆传道光,历史,来到了道光二十四年。
在京师,有一个姓叶赫那拉氏的女孩,刚满10岁,她是清朝第10位皇帝同治帝的生母。日后,她被尊为慈禧太后,将把持大清朝政四十七年。
 公元1904年 
六十年后,慈禧的七十大寿到了。
经历了重重危机的大清,已不可避免地摇摇欲坠。
二月,黄兴成立秘密团体华兴会。
七月,刘春霖成为当年科举考试的状元。
七年后华兴会影响下的辛亥革命爆发,清朝灭亡,科举制度被彻底取消,刘春霖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。
六十岁时刘春霖写自述诗,其中有句道:
“第一人中最后人,只今四海剩孤身。”
这是1904年的始和终——华兴会是革命潮流的始,刘春霖是科举考试的终。而每一年中,都会有无数的始,和无数的终,以及无数的暂停。
甲辰年的极简史,我们就暂停在1904年吧。

沒有留言: